明明只是在新年聚会上小酌了几杯葡萄酒,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就浑身没劲,东倒西歪又头疼?这可能是因为你摄入的酒精量比你想象的要多。
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,葡萄酒的实际酒精含量通常比瓶身上标的更高。具体来说,智利和西班牙产的红酒的实际酒精含量和瓶身标注的相差多。智利和美国产的白葡萄酒也是一样的情况。
虽然实际的酒精含量比标签上的酒精含量平均只高0.42%,但研究人员表示,实际上这已经差得很多了。
“0.4%的差值相对于13.6%的酒精体积含量来说似乎很小,但即使这么小的误差也会导致消费者低估他们摄入的酒精量,从而影响其健康以及驾驶。”该研究的作者朱莉安?奥斯顿这样告诉《电讯报》的记者。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名经济学教授。
“在某些葡萄酒中,这个差值可能远大于平均差。”奥斯顿解释说。“同样是0.4%,对于有些葡萄酒来说,产生的影响就比普通葡萄酒更大。比如纳帕赤霞珠这款酒,它的酒精含量大概在13.5-14.5%,在这种情况下,0.4%的平均差可就不小了。”
研究小组吐槽,他们发现酒精含量低的葡萄酒往往标注的酒精含量高,而酒精含量高的葡萄酒却往往标的低。
人们想要更烈的葡萄酒
科学家们还说,过去18年来,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普遍涨了2%。在研究的初阶段,他们推断这可能是变暖惹的祸,但是在把相关信息和气候模型配对后,才发现这两者间关系原来并不大。另外,更烈的葡萄酒已经发展为一种趋势。
“葡萄酒标注的酒精含量与实际酒精含量间的差值表明,很多地区酒精含量之所以升高,是因为消费者想要更强烈、醇厚的口感,恰巧生产商抓住了这个商机。”奥斯顿说。
“葡萄酒酒精含量标注这种大量、普遍、系统性的错误,与一种模式不谋而合:消费者对‘表里不一’的葡萄酒有需求,而葡萄酒商们也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。”